戰場情報

戰場情報準備定義為何?

戰場情報準備,乃因應戰場情報需求,藉有系統的分析方法,以各種圖表解方式,顯示戰場上天氣、地形與敵情現況,針對特定區域先期完成戰場環境分析與敵情威脅評估等各項情報準備工作,研判敵可能行動作業。

「戰場情報」作業程序步驟為何?

1.界定戰場空間2.分析作戰地區3.評估敵軍威脅4.研判敵可能行動

戰場情報作業-「界定戰場空間」作業內容為何?

作戰地區、利害地區

戰場情報作業-「分析作戰地區-天氣分析」作業內容為何?

1.天氣預報單2.氣象條件參考表3.天氣對戰術行動影響參考表4.天氣對敵我軍事影響圖表5.天氣對敵我作戰行動影響分析表6.特定作戰天氣狀況分析表

戰場情報作業-「分析作戰地區-地形分析」作業內容為何?

1.地形因素透明圖2.地形因素分析透明圖3.地形對敵我作戰行動之影響分析表4.修正後混合障礙透明圖

戰場情報作業-「分析作戰地區-其他分析」作業內容為何?

1.勤務支援設施分佈圖2.地區人口狀況分析表3.勤務支援設施支援能量表4.地區民(政)情狀況分析表5.地區民心傾向區分人數分析表6.地區宗教人數分析表

戰場情報作業-「評估敵軍威脅」作業內容為何?

1.敵軍編制裝備判斷表2.敵軍兵力評估表3.敵軍戰術圖解4.敵軍部隊裝備武器作戰效能分析表5.敵軍戰鬥編組判斷表6.敵軍部隊特性、能力分析表7.敵我相對戰力分析表8.高價值目標分析表

戰場情報作業-「研判敵可能行動」作業內容為何?

1.敵軍戰術運用分析表2.敵可能行動圖解3.徵候圖解4.徵候分析表5.情報資料蒐集實施計劃表

戰場環境之全般概念為何?

戰場環境乃ㄧ具備寬度(正面)、長度(縱深)、高度(空域)、時間等要素之四度空間,依據參加作戰之敵我兵力、火力所及之範圍,通常可區分為「作戰地區」與「利害地區」。

界定「作戰地區」考量之因素為何?

1.任務2.敵情3.地形4.我軍能力5.時間6.民事

分析作戰地區之作業要領為何?

1.天氣分析:針對天氣各項狀況對軍事行動影響程度實施分析,通常以表格方式說明。2.地形分析:乃著重於圖表式說明方式,俾以描繪地形對地面、海上及空中作戰之影響。3.其他特性分析:主在以圖、表解方式,分析政治、經濟、社會、心理、民事及其他因素等,對敵我戰術行動之影響。

天氣對軍事之效應為何?

1.能見度2.風3.降水4.雲5.氣溫6.濕度7.海象

地形五大要素內容為何?

1.觀測與射擊2.隱蔽與掩蔽3.障礙4.地形要點5.接近路線

「障礙」之定義為何?

「障礙」乃指地面任何天然或人為之地形、地物,足以妨礙觀測、射擊、部隊運動者均屬之

障礙透明圖種類為何?

各類型障礙可分繪成各種不同的透明圖,建築區、道路、水系、斜坡分析、植物障礙、土質通行性分析(乾季)、土質通行性分析(雨季)等,亦可將各種障礙因素整合並繪在一張透明圖上,成為「混合障礙透明圖」

混合障礙透明圖依通常將地形區分為何

區分「可行區」、「緩行區」、「難行區」等,以顯示作戰地區地形狀況。

何謂「機動走廊」?

「機動走廊」為接近路線內可供敵我雙方部隊運動,以及發揮集中、機動、速度等戰術原則之通道,其兩側受地形地物之遮障,限制外界對此地區內之觀察與直接射擊。

機動走廊標準寬度為何?

1.師:10公里2.旅(團):6公里3.營:2公里4.連:1公里

何謂接近路線?

供某一適當大小與類型之部隊,以通達地形要點或目標之適切而便利的運動空間,稱為接近路線。

分析接近路線之步驟為何?

1.標示機動走廊2.組合各機動走廊成為接近路線3.賦予各接近路線編號4.評估接近路線優先順序

何謂「地形要點」?

「地形要點」即任一點或地區其攻佔或固守,對敵我雙方任一方,具有顯著利益者。

評估敵軍威脅作業要項為何?

1.更新或建立敵軍威脅模式 (1)調製「敵軍戰術圖解」 (2)分析敵軍戰術戰法及運用方式 (3)分析高價值目標2.分析敵軍能力及特、弱點

依據敵軍武器裝備之作戰效能、戰術準則及作戰方式,可轉化調製那些作業內容?

1.敵軍部隊裝備武器作戰效能分析表2.敵軍戰術圖解3.敵軍戰鬥編組判斷表

敵軍威脅模式內容為何?

敵軍威脅模式通常包括:1.敵軍戰術圖解2.敵軍戰鬥編組判斷表3.高價值目標分析表

「敵軍戰術圖解」內容為何?

戰鬥編組、上級慣常支援(配屬)單位、兵力部署、各陣地位置、戰鬥地境、火力(含防空)支援系統、展開地域、後勤、重要設施作戰正面、縱深數據、必要註記與圖例、附記

高價值目標種類為何?

1.指揮、管制、通信、資訊系統2.火力支援系統3.機動作戰單位4.防空系統5.工兵部隊6.情報監偵系統7.化生放核武器8.電子戰部隊9.油料補給機構10.彈藥堆積處及分發點11技術保障機構12.運輸保障機構13.補給線

分析敵軍能力之面向為何?

敵軍能力係指可能影響我軍任務達成之敵軍行動、作戰支援、編裝特性、訓練重點、作戰經驗等。

研析敵之特、弱點,之面向為何?

研析敵之特、弱點,可分別就人事、情報與反情報、作戰、後勤、人物誌等方面深入探討。

研判敵可能行動分析步驟為何?

1.研判敵所望戰果及目標2.列舉敵可能行動3.分析敵可能行動4.調製敵可能行動圖解5.調製徵候圖解

研判敵可能行動之基礎為何?

研判敵可能行動乃是以「修正後混合障礙透明圖」及「敵情資料庫」中之「敵軍戰術圖解」、「高價值目標」分析表為基礎

研判敵可能行動之原則為何?

1.適切性2.可行性3.可接受性4.獨特性5.一致性

敵可能行動之敘述應包括四何?

1.何事:敵軍作戰方式(例如攻擊、防禦、增援及撤退等)2.何時:可能開始行動時間3.何地:作戰地區、攻擊軸線、接近路線及目標4.如何:採取行動之兵力大小(含階層、特性與兵力大小、火力、預備隊、主力或重點)

「敵可能行動圖解」調製要領為何?

係圖示描述敵軍在天氣、地形等因素限制下之可能採取的行動,其調製方式係將「敵軍戰術圖解」套疊在「修正後混合障礙透明圖」上,在依地形狀況調整其部署或修正其正面、縱深、射擊與通信等,調製敵可能行動圖解。

共軍部隊運動參考數據?

速率:1.徒步:晝夜速率均為4-5公里/時,一日速率行程32-40公里。2.乘車:晝間24-32公里/時;夜間16-24公里/時,一日行程128-256公里。

何謂「敵軍戰術運用分析表」

係用以描述敵可能行動圖解中敵軍兵力與戰術運用之過程,並標示各項活動之起始時間;情報部門將敵軍活動過程及時間紀錄於本表中,持續追蹤敵軍行動,俾供我軍戰術行動之參考。

「敵可能行動圖解」與「敵軍戰術運用分析表」之關係為何?

「敵可能行動圖解」主要以「符號」方式表達,而「敵軍戰術運用分析表」則以「文字」方式為主,兩者相互配合,缺一不可

徵候圖解調製內容為何?

「徵候圖解」內容由指定偵查區、偵查點、接近路線及時間統制線組合而成

何謂「指定偵查區(NAI)」?

「指定偵查區」意指為敵軍「活動事件」所在位置,通常能提供我軍情報偵蒐有關之重要內容,以利情報部門針對研判「敵可能行動」所需「徵候」事件,策劃相關情蒐事宜-「情報資料蒐集實施計劃表」

徵候分析表內容為何?

1.指定偵查區2.敵情說明3.徵候出現時間4.偵蒐目標5.觀測時間6.證實時間